
当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入列的消息传遍全球时对对配,国际社会的反应各异。美国“国家安全周报”迅速回应,声称中国航母虽有进步,但与美军存在巨大差距,尤其是作战经验方面无法逾越,因此不足为惧。

这种论调听起来耳熟,就像一位曾经垄断所有金牌的老拳王对年轻挑战者的轻视。美媒津津乐道的“百年经验”,确实是一段真实的历史。从一战末期到二战太平洋上的航母对决,再到冷战后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,美国航母战斗群在全球范围内留下了足迹。然而,这些经验在今天是否仍然适用值得质疑。

过去的战争是在特定技术条件和特定对手环境下进行的。当年舰载机俯冲投弹的经验,能否直接套用在今天的隐形战机超视距空战中?对付区域性海军的思想对对配,能否直接应对拥有完善反介入/区域拒止体系的强大对手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

现代海战的核心已不再是甲板上水手们挥舞旗语的浪漫,而是电磁空间的无声厮杀、数据链的极速流转以及超视距打击的瞬间决断。福建舰搭载的电磁弹射系统、隐形舰载机和一体化综合电力系统,代表了新时代的“游戏规则”。美军也清楚这一点,否则他们不会斥巨资研发同样采用电磁弹射的福特级航母。

中国航母的发展走了一条“引进—消化—吸收—再创新”的跨越式路径。辽宁舰解决了“从无到有”的问题,山东舰实现了“从仿制到自主”的跨越,而福建舰则完成了“从追赶到并行”的质变。这背后是一个完整工业链条和科研体系的支持,从特种钢材到雷达芯片,从电磁弹射器到舰载机飞控软件,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。
至于美媒强调的具体战术环节,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,可以通过先进的模拟训练、计算机兵棋推演和高强度实战化演习来加速弥补。中国军队一向以严格、高强度的训练著称,这种体系化的训练能力是将技术装备快速转化为战斗力的关键。
福建舰的入列打破了美国在航母技术上的“绝对垄断神话”。它向世界宣告,中国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,不仅能够触及高不可攀的技术天花板,甚至可以在同一代技术上实现并驾齐驱。这带来的心理冲击和地缘政治效应远比多一两艘航母本身更为深远。
历史只相信趋势与力量。将“百年经验”奉若神明对对配,本质上是一种思维上的惰怠。中国正以福建舰为象征,展现面向未来、全力奋进的姿态。这场关于航母的世纪竞赛,比的不是谁的历史更悠久,而是谁更能把握下一次科技革命的方向,谁更能将技术、组织与战略思维完美融合。福建舰驶向的不仅是深蓝,更是一个被旧霸权者长期垄断、而今正被新兴力量重新定义的全新赛场。
众合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